
罗婉红,女,1978年8月出生,博士研究生,副教授,中共党员,体育学院副院长。
自2000 年实现夙愿,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以来,她始终坚守在教学、科研与管理一线。二十余载春秋,从青涩的普通教师成长为成熟的教育管理工作者,改变的是岗位与职责,不变的是她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。她始终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自律,践行着“静心读书、潜心科研、耐心育人、热心管理”的承诺,以实际行动诠释着“甘为人梯、乐于奉献”的师者情怀,努力成为学生爱戴、人民满意的教师,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。
为人师表、率先垂范,以德立身的践行者。长期以来,她深刻认识到“师者,人之模范也”的千钧分量。坚信,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最直观、最生动的教科书。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和一线教师,始终将“德”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,坚持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,以严谨的作风影响同事,以奉献的精神服务学校学院。坚定信念,忠诚教育。政治立场坚定,拥护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,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觉悟。她将对党的忠诚、对教育事业的忠诚,融入到日常工作的点滴之中,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,在大风大浪面前站稳立场,确保了分管领域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。能时常在学院各类会议、教学教研活动以及与学生交流中,传递正能量,弘扬主旋律,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以身作则,行为世范。无论是担任班主任、支部委员、支部书记还是学院的副院长,始终坚持原则,廉洁奉公,作风民主,密切联系师生,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诉求。要求师生做到的,自己首先做到;禁止师生做的,自己坚决不为。在音乐舞蹈学院担任班主任期间长期坚持指导学生早训和晚读,在体院担任管理工作后一直主动带头加班值班,困难的工作总是冲在前面,亲力亲为,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务实的工作态度,为全院师生树立了榜样。在生活中,待人真诚,谦和友善,关心同事,乐于助人,在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和良好的口碑。关爱学生,亦师亦友。 将“耐心育人”落到实处。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进步,更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、心理健康和成长困惑。她经常深入课堂、宿舍、运动场,与学生促膝长谈,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,帮助他们找回自信;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,帮忙联系勤工助学岗位,不仅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更长期关注精神上的鼓励。近年来帮助指导多名学生就业创业,指导学生获得1项国家级大创项目、1项省级大创项目,多项运动竞赛获奖,发表论文多篇,帮助 20 多名学生考研上岸,更引导关心多名心理问题学生,帮助他们拨开迷雾,重拾信心。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仍与保持联系,感念其教诲与关怀。
大学之道、科研教学,知行合一的探索者。作为大学老师,她深知教学与科研是大学发展的两大引擎,二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,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,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之路。潜心教学,精益求精。尽管承担繁重的管理任务,她始终坚持为本科生承担教学工作。近五年承担了近十门不同课程的教学任务,从音乐舞蹈学院的《中国舞蹈史》《外国舞蹈史》《舞蹈美学》《舞蹈概论》《舞蹈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》到通识课《芭蕾艺术史与世界名作欣赏》再到体育学院的《大学体育》《体育概论》《休闲体育概论》,真正做到了“我是革命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。作为专业负责人,由她主笔成果申报休闲体育专业后,无人承担的专业课程她自己迎难而上,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,注重将人文精神、科学素养与技能培养相结合。课堂不仅传授专业知识,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、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。她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,教学效果显著,深受学生好评。参加“课程思政教学竞赛”获奖,入选校级“金课”1门,作为主要团队成员,《大学体育》课程入选 2025 年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。多年潜心坚持教学改革,近年立项省教改项目一项,参与两项,热心指导青年教师教学改革,参与课程建设,为提升学院整体教学质量贡献力量。醉心科研,勇攀高峰。积极探索跨学科研究,尤其在体育文化、体育人文社会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。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2 项、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,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 10 余篇,出版学术专著 2 部,主编教材2部,展现了扎实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。将科研成果反哺教学,不断更新教学内容,发掘有潜力学生加入科研团队进行培养。同时,高度重视学院的科研管理工作,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,搭建学术交流平台,围绕“毛泽东体育思想”建设学术平台品牌,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,有效提升了体育学院的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力。强化学科,优化布局。 紧密围绕学校发展定位和学院实际情况,协助院长科学规划学科发展方向,优化资源配置。在学科建设中,注重内涵发展,强调特色培育,积极推动师范与非师范,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协同发展,关注体育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,努力寻找新的学科增长点。认真组织各类学科评估与申报工作,为体育学院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。
创新思路、真抓实干,管理服务的开拓者。在分管的工作方面,展现出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实干精神。她认为,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,必须紧跟时代步伐,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。构建体系,强化实践。 构建和完善“全过程、递进式”的实践教学体系。从校内基础技能训练,到校外教育实习、专业实习,再到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,精心设计,严格把关。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,与多家中小学、体育俱乐部、相关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,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。注重实效,提升能力。 在实习实践过程中,她强调过程管理,注重实效。定期带队深入实习单位检查指导,听取实习单位意见,了解学生实习情况,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。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,在实践中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,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、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。学院学生的实习表现普遍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。勇于创新,优化管理。 面对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她善于思考,勇于创新。在科研管理上,探索更加科学、高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,激发教师的科研潜力;在实践教学管理上,她推动信息化建设,提升管理效率;在学科资源整合上,倡导开放共享,促进院内院外资源的有效利用。以其清晰的思路、果敢的作风和务实的态度,推动了分管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和显著进步。
二十五载春风化雨,二十五载初心不改。罗婉红同志以其高尚的师德、扎实的学识、勤勉的态度和卓越的业绩,生动诠释了新时代“四有”好老师的深刻内涵。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所能贡献智慧与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