榜样力量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榜样力量 》 正文
2025年师德先进个人刘炜优秀事迹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19日 10:49 点击数: 来源:

  刘炜,男,1982年6月出生,博士研究生,副教授,中共党员,现代教育发展学院副院长。

  22年一线教学,培养了体育学院17届毕业生,累计500余名成长为中小学武术专业教师。他一直以“立德树人”为自己的行为准则,希望在教给学生们技术能力同时,更能把良好的品德风气传承下去。他从小习武,成为国家武术健将级运动员,曾经的全国武术冠军如今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,成为了一名博士教师。在多年一线教学中,他指导的学生夺得国家级武术比赛51枚奖牌、省级武术比赛奖牌133枚,学校多次获得“体育道德风尚奖”单位。

  以武为媒,淬炼武德灵魂。在刘老师看来,武德是武术的灵魂,武术教学的核心在于“立德”。他将自身从全国冠军征途中淬炼出的坚韧意志与深刻领悟,化为日常教学训练中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实践,让“武德”精神的种子深植学生心田。最简单的课前抱拳礼,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,更是培养学生尊重师长、敬畏学问的起点,他对学生的每一次行礼都会郑重回礼,让尊师重道从口号变为实际行为习惯。

  言传身教,铸就榜样力量。刘老师对学生训练要求严苛,动作精准度、套路流畅度、体能极限突破等,都是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的战场。他坚持言传身教,与学生同训练、共流汗,四十岁读博期间仍站在全国武术竞技场上与大学生同台竞技,斩获中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两枚金牌。这种无声的榜样力量,比任何说教都更能激励学生追求卓越。同时,他教导学生在赛场上胜不骄、败不馁,尊重对手和裁判,从失利中汲取力量,诠释“真正的冠军不仅要有高超技艺,更要有开阔胸襟和良好赛风赛纪”的理念。

  创新实践,弘扬武德文化。为更好弘扬武德教育,他在教学中不断摸索,推动“立德树人”系统化、科学化发展。他带领学生深挖武术典籍、历史故事与门派规约,提炼武德时代价值;指导学生创立“止戈为武”微信公众号,搭建线上传播与成长记录平台;定期举办“中华武德文化”专题学术沙龙,引导学生领悟“未学艺先学礼,未习武先习德”的古训。此外,作为国家级武术裁判员,他鼓励学生参与教练员、裁判员培训及专家讲座,多名学生通过考核获得相关证书,通过参与在赛事执裁中感悟“持正守中”的职业操守,深化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意识。

  育人成效显著,学子茁壮成长。刘老师表示,武术肩负文化传承使命,我们新一代武术人要让科研选题与国家战略、社会需求,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、传承与创新发展紧密结合,“无论是研究传统武术套路的科学价值,还是探索武术在健康中国、文化自信建设中的作用,要引导学生思考研究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,为他们树立崇高的学术理想和人生目标。2021级武术专修班班长刘径,获得2023年中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传统拳术第一名,他表示刘炜老师用自身举动树立榜样,给予方向和力量,让自己明白大学学习不仅是掌握技术,更是成为更优秀的人。在刘老师的带动下,学生们不仅展现出精湛技艺,更散发着自信、沉稳、尊重与团队精神,这正是立德树人成效的鲜明体现。

  多元身份叠加,践行教育使命。从全国冠军到金牌教练,从学术导师到创业引路人,他的每一次身份转换与叠加,都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坐标。他诠释了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深刻内涵,在传授武艺的同时,注重塑造学生健全人格、坚韧意志、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。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深耕武术教育园地,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、文武兼修的优秀学子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坚实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