榜样力量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榜样力量 》 正文
2025年师德先进个人董建玉优秀事迹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19日 11:15 点击数: 来源:

  董建玉,女,1981年7月出生,博士研究生,副教授,物理与化学学院专任教师。教育之道,唯爱与榜样。自站上三尺讲台那一刻起,她便深知,教师二字不仅是一份职业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它关乎灵魂的塑造,关乎未来的模样。在一师范工作近8个春秋,她始终以“四有好老师”的标准要求自己,努力成为学生锤炼品格、学习知识、创新思维、奉献祖国的引路人。

  思想引领,立德树人——做学生思想的“导航仪”在教学过程中,不仅传授学业知识,更加注重培养他们崇高的理想和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,传递教书育人的情怀。将课程思政有机融入专业教学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。例如:在讲授“手性分子”时,她不仅讲解其空间结构,更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选择——如同手性分子,看似微小的差异,却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对映体世界,以此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走好人生的每一步。通过讲述合成大师伍德沃德、黄鸣龙等中外科学家的故事,将科学家爱国、创新、求实、奉献精神如催化剂般融入课堂,点燃学生的科学报国志向。课后时间,与学生探讨社会热点,引导他们理性分析,明辨是非。作为班导师,通过线上或线下、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,多次与学生沟通交流思想、探讨对未来的人生规划等情况。关注学生晚自习情况,与学业困难学生谈话,鼓励他们树立信心,努力学习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为有考研意向的同学介绍目前的考研形势,推荐考研参考书籍,鼓励提前着手准备,并为她们推荐考研指导老师。在学风建设主题班会上,更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,为他们解读习总书记对全国青少年的寄语,鼓励学生从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等各个方面从高、从严要求自己。

  潜心教学,关爱学生——做学生学业的“领航员”教学方面,她负责主讲《有机化学》和《应用化学》等课程,不断丰富和更新课程内容,创新教学方法和进行多元考核方式,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。例如:在教学过程中,把晦涩难懂的反应机理化繁为简,为了将复杂的电子效应、反应机理讲透彻,她自创了一套比喻教学法,将亲核试剂比作渴望成键的追求者,将亲电试剂比作缺少电子的孤独者,让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可感,深受学生欢迎。同时,她利用分子模型、动画软件等工具,将微观的分子世界可视化,搭建起从抽象到具体的桥梁。在2024年春季学期的校内A类金课评选中,她主讲的《应用化学》课程脱颖而出,成为全校理科课程中唯一一个在校外抽考环节及格率超过60%的课程,成功被遴选为校内两性一度A类金课。在2021年,也入选成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。在实验课上,她不仅是安全的守护者,更是好奇心的点燃者。当学生合成出第一个酯类化合物闻到水果香味时,当美丽的晶体在试管中析出时,她会抓住这些“哇时刻”,告诉他们这就是创造的魅力,引导他们从怕化学到爱化学。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,她会找他们谈心,耐心诊断他们的问题所在,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对一辅导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,她鼓励他们进入实验室,提前参与科研,或指导他们参加各类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。23化学2班学生钟佳宇在她的鼓励与指导下,大二上学期就参加校内“明日之星”教学比赛,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。作为化学系主任兼化学专业负责人,她深刻理解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,并在化学系的教研活动中,积极推动“金课”建设。此外,还鼓励和支持教师们参与到金课建设中来,通过自己和其他教师分享的经验和心得,帮助教师提升课程建设水平。化学系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,教师们共同为提高本科生的自主培养质量而努力。

  严谨治学,行为世范——做学术道德的“坚守者”在科学研究中,恪守学术规范,工作主要围绕金属催化有机合成反应,特别是炔烃选择性转化方面,开展研究工作,建立了铜催化炔烃高选择性环化系列新方法,合成了多种功能化合物。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主流期刊,发表10余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SCI论文,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余件。研究成果“铜催化脱氢转化新方法和新机制”于2024年成功获得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(第3完成人),研究的新反应和新方法合成了其他方法难以或不能合成的二炔、多炔类、萘胺等高价值化合物,解决了脱氢转化技术中“卡脖子”难题,同时具有选择性高、绿色环保、反应条件温和、成本低廉等优势,在药物、新材料、分析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。2023年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同年作为平台负责人,立项“柔性光电子材料与器件”校级科研平台;2020年荣获湖南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,2023年成功结题;2021年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;2022年入选本校“润之人才计划”骨干人才,跨档受聘专业技术四级岗位。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,她会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,开阔学生视野。作为新进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,不仅在教学方法上给予他们点拨,更在基金申报书的撰写方面给予指导,帮助他们快速成长。以上是她在教育教学道路上取得的一点成绩,过去的一点成绩,只是起点。未来,她将继续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,坚守三尺讲台,深耕育人沃土,用智慧启迪学生,用情感感动学生,用人格塑造学生,努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