榜样力量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榜样力量 》 正文
2025年师德先进个人王朝晖优秀事迹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19日 11:06 点击数: 来源:

  王朝晖男,1974年11月出生,博士研究生,教授,商学院院长。

  学深悟透提高政治理论素养。坚持系统性、深入性、与时俱进、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,积极参与了12次理论中心组学习,始终将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工作重心。通过持续深化理论修养,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、领悟力和执行力,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。

  聚焦重点工作,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。一是推进“意见30条”落地见效。构建多层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,持续强化教学质量建设。以身作则,通过日常课堂巡查、定期教学专项会议等方式,确保教学秩序规范有序。组织系部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,建立主题明确、记录完整的教研档案制度。组建8人督导团队,全面参与听课评课、教学检查、质量评价等工作,并通过学生座谈会收集教学反馈,推动课程质量持续提升。二是引育并举建强师资队伍。通过引进培养、产教融合、能力提升等多元路径,全面强化师资队伍建设。在人才引进方面,成功引育3名青年博士,进一步充实教师队伍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支持1名教师赴海外深造,4名教师开展国内访学,2名教师深入企业实践,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。在人才评选方面,1人入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,1人获评湖湘青年英才计划,3人获评校级优秀教师,4人入选校级润之人才,1人获评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,充分展现师资队伍建设成效。三是探索构建多学科交叉体系。坚持“跨界融合、创新发展”战略布局,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。金融科技专业与数智营销微专业双向发力,不断优化培养方案、完善实验、实训平台,构建起数字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。以国家一流市场营销专业为依托,携手智能制造学院、数学与统计学院等多个学院,联合2次开展跨学院的教研活动。四是持续完善专业课程体系。构建“示范引领、梯队培育”的课程建设体系,推动优质课程建设取得新进展。年度推荐校级A类金课2门、B类金课6门,1门课程入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遴选,实现课程建设质量和数量双提升。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表现优异,获湖南省教学创新比赛二等奖2项、校级教学创新比赛一等奖1项、青年教师竞赛三等奖1项、获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项。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研究,获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1项、校级项目1项。特色教材建设稳步推进,《品牌学概论》教材已出版使用,《新媒体营销》教材获校级立项,商科特色教材体系逐步形成。

  聚焦核心指标,推动学科科研成果创新高。第一,深化科研培育体系改革。完善“分层培育、导师引领、平台支撑”的科研组织体系,系统推进科研能力建设。在项目培育方面,实施国家级项目分类培育计划,邀请黄速建、赵曙明、陈国权等知名学者进行精准选题指导,为青年教师搭建成长阶梯。在团队建设方面,设立科研导师工作站,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,促进师生深度融合,激发科研创新活力。在学术交流方面,全年举办30余场高水平学术讲座,内容涵盖《探索社科的奥秘》《SSCI投稿经验》《人工智能金融应用》等前沿主题,累计培训教师50余人次。同时,成功承办湖南省市场学会年会,吸引百余位学者参与交流,打造校内外学术交流新平台。第二,科研项目与成果实现重大突破。学院科研工作在项目立项、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。在国家项目方面,2025年成功获批3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,实现国家级项目重要突破;省级以上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。在成果转化方面,横向合作经费达300多万元,展现出良好的社会服务能力。在学术成果方面,高水平论文产出丰硕,发表权威期刊论文7篇、重要期刊论文9篇、知名期刊论文14篇;胡穗、邓剑、张青教师出版高质量学术专著3部。特别是曹兴教授研究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,标志着学院科研质量迈上新台阶。

  聚焦实践育人,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。一是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体系。在平台建设方面,与威胜电子、湖南于一科技等企业共建校企融合平台,组建6名产业导师教学团队,联合开发专业课程;与湘江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深化合作,开辟实习实训渠道,搭建项目实战平台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精准对接上药控股、湖南中榜、湖南威胜等9家行业龙头企业,为2025届507名学生开拓实习就业渠道;深入实施“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”,聘请17位企业精英担任双导师,开展11场专题讲座、2场职业规划大赛,惠及1300余名学生。通过系统布局,形成了“双主体、双导师、双课堂”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和“教学、实践、创新”三位一体的产教融合体系。二是实践育人成效显著。以“学、练、赛、训、创”为主线,全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。在创新创业方面,获批国家级项目4项、省级项目15项,在国创赛中获省级奖项4项。在就业服务方面,主动走访科大讯飞、金杯电工、东风汽车等26家高新区企业,组织春季大型双选会,吸引30余家优质企业提供70余个就业岗位,本年度毕业生就业率达73%。在学科竞赛中,学生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,省级一等奖4项、二等奖7项、三等奖16项,充分展现实践育人成效。